第三百一十七章 绵绵思情(二)(1 / 3)

国公府的庶女 十鹿 3524 字 2020-07-15

快到中秋的时候,陈娆与寇觉尘提前回京了一趟,为了访亲探友,也为了参加沈规的婚事。

所以万姨娘遣丫头上门去送中秋的节礼时,丫头扑了个空,倒是把陈娆早早备下的节礼给带回来了。

这寇家的吃口真是糙,蜜枣馅的粽子,甜的腻歪人,配了苦茶才吃下去两角。

比不上娘俩闲来无事做的月饼,橘饼丝做馅料,饴糖和面,在炉上烤的酥酥的,还烫手的时候就忍不住取来吃了,娘俩用指尖撮着月饼,窝在灶台前吃月饼的样子着实不规矩。

可规矩,过惯了逍遥日子,如今谁还管规矩呢?

月饼味好,便想叫别人也尝一尝,家里就两个下人,一个丫头,一个厨娘,分了也还有余。

“给隔壁送去一些吧。”郑绵绵说着,指了指那棵露出墙头外,依旧黄如金的银杏。

万姨娘犹豫了一下,道:“也好,孤零零的,也是怪可怜的。”

她们娘俩来得迟,所以不知道李家的情况,这些日子里东一耳朵西一耳朵的,听的也不少。

李家这位哥儿叫做李平,说起来还是偏京知府的亲骨血,只不过是外室所出,几年前带着生母来到了硕京住下,生母去后就一直跟老仆人住在这里。

偏京的李家人来过几次,,每来一次,便带一车的东西走,像是这母子俩从李家搜罗了多少好处似的。

起先边上的邻居也有看不过眼的,嫌人家是做外室的,不正经。在李家门口也说了不少的闲话,李平年少性子却稳当,虽然恶语难听伤人,可他都忍下了,从没有一次与邻居发生争执的,他母亲又绝少出门,邻居们的不满也渐渐的淡了。

倒是偏京的李家人不依不饶的来了一趟又一趟,带不走的红木家具就地劈了,还扔出来说给大伙做柴火烧了。

这实在是有些过火了,便是邻居里最爱看热闹的那几个妇人,也关了门窗佯装不知。

李平的生母当天夜里就去了,第二日李家门口就挂起了白灯笼,丧事也安安静静的,没吹没打,只有些没烧尽的纸钱不留神从院墙里飘出来,紧着就有小厮追出来拾,怕落到别人眼里嫌晦气。

他们这小心翼翼的,倒弄得邻居们有些过意不去,拿着吃食上门去吊唁。

李家就剩了李平一个人,如今下人也走了两个,一屋子关起门来就三个人,比郑绵绵家里还少一个。清静倒是真清静,自上回那些人来闹过之后,李家就只听得见几声单薄的鸟叫了。

丫头送了月饼回来,说是李平亲自来应门,身上衣裳倒是干干净净的,只是袖口打了个歪歪斜斜的补丁。

丫头再没眼力劲也知道这事儿不能问,只是又多嘴问了李叔李婶在哪里,李平说是在灶上忙活。

“生来倒是少爷命,也不知往后会如何?”万姨娘一声叹,起身回屋歇去了。

郑绵绵坐在院子里看着那棵银杏树发愣,想起昨日有个媒人上门来想给自己提亲,虽然她叫万姨娘给打发的出去,可丫头悄悄去听了,确是个媒人。

万姨娘托说自己是寇家的远亲,家里就一个独女,母女俩人口简单,家中也算是小有资产,自然不缺媒人打探。

这媒人知道她们背后与寇家有些关联,也不敢瞒了,俱照实说了。

说的人家倒也不赖,家中的小儿子,硕京街面上好几间酒肆都是他们家的。男方的大嫂家门第高,娘家势大,给了婆母好些气受,所以小儿子就想着娶一位小家碧玉。

万姨娘听了这话就不大乐意,敢情是娶个娘家没倚仗的好揉搓?

母女俩心里也有准备,郑绵绵日后即便是捡着高枝儿了,论起家底儿来,却是不能与从前的身份相较。

那些身边计较都是虚的,实实在在的日子才是真。

她们身上早不穿丝缎衣裳了,只要能御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