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您能不能帮我出版一下?”
一峰是当后事在托他的。
朱三雄听了,奇怪地问:“你什么时候会写小说了?满嘴跑江湖的调调,写出来的东西会有人要看?”
一峰苦笑道:“师父,您我己有十来年不莫逆的往来,难道您忘了,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的道理?您难道永远把一个人看死的?”
李一峰说完,心中悲苦,怕再待下去,人要失态。就客气地辞别朱三雄而出。
杜立江处打个电话吧!
李一峰心想,说什么呢!哪有那么多婆婆妈妈的话要交待?
算了!陈建东,赵明钢等等知心好友都算了。
死去元知万事空!
李一峰心底长叹。
可陆游的绝命诗,他是想都不用想的,脑海里下一句自是跳出:“但悲不见九洲同。”
哎!人家陆游,死时八十四五了,真的临死都盼着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吗?
李一峰摇头苦笑。
自己却是刚刚五十才出头呀!比诸葛亮陨落五丈原还小呀!
想到诸葛亮五十四岁病死的,他就想起杜甫的那句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“来。
算了吧!还要比个鸟!就算你李一峰满腹才华,熟读《史记》,倒背《春秋》!又有鸟用?
连“横刀引一快,去留两昆仑”的资格都没有,这么活着,有意思吗?
红尘是美妙,已是局外人。还有什么好留恋的?
镇上主管文化一块的,文化局领导王局长,那是必须去告个别的。
李一峰心里想,至少,他得把手机里的《谢灵运与唐诗之路》,《我为灵运鸣不平》,《我愿骑马代车行》和《始宁县与始宁山庄》等等十几篇杂文,要把它交给王局长。
感谢他,让他这几年一直来,兼职做着车骑山敕书岭等文化古迹的义务文保员。钱虽不多,一年给的,还是普通公务员一天工资高。但它性质不一样。
它至少让李一峰所做的一切,在这喧嚣的红尘中,在这一切向钱看,以钱论英雄的现实社会中,还有人认可李一峰的一份初心!
李一峰来到王局长三楼的办公室门口,敲了敲门,已下午两点多了,没人。
李一峰落寞地回转。
他不想打电话,他知道敬业的王局长,肯定有事去忙了。
回落二楼时,恰巧上来了耿振华老师。
耿老师已退休两年了,退休后王局长聘请他做镇书画协会会长。他的办公室在王局长办公室下面,一个三楼,一个二楼。
耿老师与李一峰,在王局长的办公室见过两次面,聊过两次天。
李一峰对他已认识。
书画协会,本是他的最喜爱去的地方之一。
这几年来,他一直都在一楼展厅,观摩那不多的书画作品。与书画协会会长从未谋面。
知道这耿老师是会长,还是差不多半年前,在王局长办公室,第二次见面时,王局长介绍的。
那时,在耿老师面前,一峰滔滔不绝地侃过大山。
他对耿老师很敬重。个性如姓,耿直。
而耿老师对一峰,属于是认得,可能还叫不上名号的那种。对一峰印象颇深,估计是王局长有所介绍之故。
李一峰是神情萧条,他与耿老师在二楼走廊上碰了个正着。
出于礼貌,一峰往旁边一让,说声:“耿老师,您好!”
耿振华老师见到李一峰,非常高兴而且热情,居然说:
“哟!小李,这么巧!我昨天还在和王局长聊起你,我对你的才学很感兴趣。怎么,好久没来了,很忙吗?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?只知道领导叫你李老板的。领导不在吗?”
耿老师这么热情,李一峰自不能太冷淡。他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