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977 韦府热闹了】(2 / 4)

明鹿鼎记 轩樟 4640 字 2020-05-25

东林;光宗一月天下,起用部分东林人物,东林借移宫案重振旗鼓。

天启初年东林得势,天启三年初癸亥京察,东林大胜三党,“党势”达到极盛。

之后阉党开始形成。杨涟弹劾魏忠贤、万燝被杖杀,这些事情是天启4年6月。

叶向高致仕于7月,当年11月顾秉谦升任首辅。

次年王绍徽、周应秋先后上任,阉党控制吏部和都察院。

阉党控制户部则是在天启五年郭允厚任户部尚书后。

大致可以说天启初政是在东林和亲东林人士主导下展开的,而天启三年的夏秋之际,是阉党翻转局面的开始。

田赋加派是在万历46年,1618年9月,户部尚书李汝华是中立派大臣,提议全国除贵州外,每亩民田加征银0.0035两,也就是三厘五毫。

当时说是只有一年的临时性措施。

次年12月,在辽东经略熊廷弼,熊廷弼应该算是齐楚浙党,其实该算半个阉党。

熊廷弼阅视辽东军务,在给事中姚宗文,等齐楚浙党之人的建议下,又加征0.0035两。

万历48年3月,在户部等衙门建议下又加征0.002两,起初分归兵、工二部管理。

天启2年一并划归户部。

也就是说,从万历48年起,辽饷中田赋加派总额为每亩0.009两,俗称“九厘银”。

全国总额数是520万两。

天启年间,田赋没有再加派,天启2年免去了北直隶的43万两辽饷。

同时免去了作为海运基地的山东登、莱、青三府辽饷约10万两。

魏忠贤是北直隶肃宁人,阉党骨干崔呈秀、魏广微、冯铨等人也是北直隶人,这是阉党给家乡免税。

然而这时候根本还没有阉党这个政治集团,魏公公也没那么大影响力。

明朝皇亲国戚的庄田多在北直隶的原因更大。

天启五年,就已经预征了明年的三成的加派,之后除了收齐本年的七成之外,又预征了下年的三成。

这样相当于朝廷又临时加收了100多万两。

此外天启3年起,楚、桂、蜀、滇四省的辽饷加征改用于镇压奢安之乱了。

这样辽饷专款中的田赋加派的收入就减少了82万两。

天启3年的额数是348万两。

直到崇祯三年,明廷为了应付己巳之变之后大增兵的新局面,在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建议下,又加派每亩0.003两。

杂项所谓杂项,是天启元年的户部尚书汪应蛟,东林党大臣提出的多种增加收入的名目的总称。

汪应蛟在奏疏中称每年增加收入可达296万两。

当年开始实行,但未规定各省具体的份额,共征得116万两。

天启2年只收到65万两。

天启3年开始规定各省具体份额,其中楚、桂、蜀、滇四省杂项收入同样镇压用于奢安之乱,其它各省共定额181万两。

根据天启3年的份额,杂项中包含的各项目如:卫所屯田的“子粒”收入,之前没有参加辽饷田赋加派,现加收23万两。优免丁粮:明朝官员、有科名者、为政府服务的儒士、吏员等人分别享有免除本身的差役及减免不同数额的田赋的特权,现除秀才之外,酌情加收,共44.4万两。

这显然就是所谓的“向士绅收税”。以上两条实际上是继续增加田赋收入。

平籴仓谷:平籴仓是地方州县的储备仓,平时每年入藏一定数量的粮、银,饥荒时用于赈济。现将其中一半收入上交中央。共14.6万两。

抽扣工食:明初地方政府所需的人力都以“役”的形式强制从民间调发,后来逐渐取消强制性,改为地方政府加收工资即“工食银”,从民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