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靡沸之乱 下(1 / 4)

龙述也道:“檀建献城,实非出自私心,乃是为全城百姓生计。请明府酌情!”

窦固道:“那夜突见城头有人举火为号,万分紧急之下,窦固方得急中生智,虚添火炬,涣散敌心,才能一击奏效。否则,双方兵力如此悬殊,窦固本领再强十倍,也是飞蛾投火,此刻也必已殉国。故救怀县者,实乃檀建也!请明府三思!”

陈众拱手道:“假如檀建乞求李广饶恕自己性命,当属临阵畏缩,依律定斩无疑;然而,城破之时,他以身护卫明府,片刻不离左右,视死如归,显非贪生怕死。因此,陈某以为檀建之举,旨在舍身以怀县城换取怀县百姓生命,此大仁大义之为也,请明察!”

赵熹听罢,沉思半响,方道:“几位适才所言,皆有道理。然而,檀建所为,无论从擅自越权,还是以通敌论处,都不为过。但果真如此处置,却又显然难服众意,且对他亦欠公允。这样吧,檀建革除县丞公职,回家去吧!”

檀建连连叩头,向众人深施一礼,转身下堂而去。

赵熹又对李熊说道:“怀县县丞一职,由你接任。此外,本府听说你们兄弟尚有老母在堂,特准你几日假,可偕同老母前去寻访李陆。找到后,待本府转告他,所犯之事,可既往不咎,只是须将他革职为民,回来安心度日吧!”

李熊热泪盈眶,千恩万谢而去。

窦固又道:“窦固在怀县城下遭遇李广,险为其暗箭所伤,幸亏临场听得有人提醒防范此人神箭,并呼唤窦某名字,不知此为何人?明府可否唤出,容窦某当面致谢救命之恩?”

“速去把赵俨请来!”赵熹吩咐差役,接着对窦固道:“窦侍郎,呼你之人名唤赵俨,他还有个兄弟赵孺。这赵孺异常勇猛,负责镇守西门,独自力战李广等师兄弟三人,不幸被李广暗箭所伤,生命垂危,其兄赵俨眼下正在照顾于他。”

窦固面露疑惑之色,道:“赵俨、赵孺?不曾相识啊?何以会认识窦某?”言罢起身,道:“窦固想前去拜访赵氏兄弟,顺便探视一下赵孺伤情!”

赵熹道:“本府陪你一同前去探望!”

余人都要同往,刚待起身,外面进来一个差役,道:“禀赵令,据看护赵孺的军兵讲,赵俨一早就背着赵孺骑马离城而去,不知何往!”

赵熹一愣,喃喃道:“这兄弟二人,真是神出鬼没呀!”

龙述安慰道:“此兄弟二人,忠义仁厚,龙某相信他日必有再见之时!”

檀家。

数日来,生死交替,檀建本已抱定必死之心,此刻又意外逢生,恍若隔世。他浑浑噩噩的回到家中,倒头便沉沉睡去。

见到儿子安然无恙归来,檀父欣喜万分,连日来怀县城的攻防激战,他虽未亲临,心却早已随着前方传来的战况而跌宕起伏,夜不能寐,昼不能安。

他连忙命人准备好飨食,待儿子醒来后,便唤他入座,听他把整个经历讲述完毕,心情反而平静下来,起身从柜中取出一壶酒,问道:“适才所讲县府之事,可是句句属实?”

“无只字虚假!”檀建道。

“你之所为,可谓不忠不义!”檀父面色一沉,高声道:“那赵令乃是何许人也?昆阳比怀县如何?王莽百万精锐比李广这区区数万乌合之众如何?你可曾听说当年昆阳大战,他辅佐陛下之时可起过丝毫投降之念?为将者私自降敌,无论何由,皆为不忠也!”

檀建听着,眼眶湿润,惭思良久,终于孕出两行热泪,顺着面颊流了下来。

檀父继续说道:“董肇与我,乃为昔日同窗,你与子张也是发小。董家之事,你事先知晓,竟坐视不管,任其灭门,你良心可安?那赵令如此处置,旨在以宽济猛,唤你迷途知返,重归正道。可我听说无道之君以刃残人,有道之君以义行诛。你的罪过,实是不可宽恕,认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