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质来到马淳身前道:“马家小郎,诗文上我比不过你,不过诗文小道,经义才是圣人大道,如今你入我谢世伯门下研习经义,我等你几年再比经义如何?”他终究放不下输给马淳的心结,想要在其他地方扳回一城。
马淳笑道:“既然贺郎有约,在下定当奉陪。”小样,凭我后世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大学的经验,还比不过你这娇生惯养温室花朵一般的死玻璃纨绔子弟?
谢赞一行人走了,山村的日子又平静起来,马淳又开始了日常锻炼教书的日子。不过周二却异常兴奋,会稽名门,首屈一指的名士谢赞要收马淳为徒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大事,对石峡里来说,马淳进了谢氏门下,不吝于登天的大喜事,日后他去漓渚乡上,那秩夫还敢拿大耳刮扇他?分分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。
所以他对马淳拜师这件事是极为上心的,每日里和有远游经历的马家老仆成伯、彭艮商议此事,就连村里早稻收割这样的大事都交给弟弟周三带人打理,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到研究收徒仪式上去了。为此还特地去漓渚谢庄请教,听说学生拜师要准备六礼束脩,当即动用村产请城里行商购买。村人对他这种公器私用的行为非但不阻止,还乐呵呵的参与其中,甚至还出了不少不靠谱的主意,闹了不少笑话。
马淳不管这些,他知道谢氏家业庞大,谢赞收自己入门一来看重自己才能,见猎心喜;二来像他们这种世家大族,没有足够的人才为自己所用,迟早会被其他家族吞并覆没。所谓广撒网,多收鱼,培养一些优秀的寒门子弟,将来家族也会得到更多的帮扶。
没见到当初为何袁绍、袁术两兄弟能在汉末振臂一呼,群雄争相附从,占据半壁江山?还不是袁家乃是五经十四家之一,靠着家传《孟氏易》广收门生子弟,才有了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。袁绍仅凭区区渤海太守之位,得袁氏门下冀州牧韩馥以整个冀州相让,才能最终吞并幽、并、青三州,天下豪杰名士竞相来投,雄霸北方。
而袁术更是以南阳一郡之地威伏南方,直至最终称帝,没有手下门生子弟、豪杰谋士的相助,就凭二人中人之资得能力水平,如何能做到如此大的事业。
当然这二人如此雄厚的基础,最终还是昏招连连,战败身亡。但这不更加说明即便家主能力不行,只要家中人才兴旺,照样能把这个家族推向巅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