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(2 / 3)

将军好凶猛 更俗 3384 字 2022-02-18

经过一夜鏖战后都归营休整,翼骑营此时负责对敌军西岸大营及渡口的警戒、压制,他放心不下,要留在城外亲自盯着。

送走景王赵湍等人之后,徐怀在牛二、王章、史琥等人的簇拥下,策马来到沁水河畔观望敌情。

到时候东岸增援过来的敌军差不多有四千人,但他们此时并无抢渡沁水的机会,正派出大量的人手砍伐树木,在东岸修造营寨、木筏。

“你怎么没有跟殿下进城去,是怕抢了殿下的风头?”

徐怀转头见徐武碛、徐心庵两人驱马赶近过来,摇头说道:

“我此时随殿下进城,自然会受到城中民众热情洋溢的欢迎,他们也会拿出最困难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来犒劳我们,在钟应秋等官员的鼎力支持下,沁水将会有成千上万的赤诚子弟加入营伍之中参战——然而越是如此,我越难以想象三四个月后要如何才能忍心放弃沁水南撤……”

别人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与幻想,徐怀对此很能理解,他自己甚至都期待推动景王率守陵军渡河北上能带来一些变化。

不过,在涑水残寨截获赤扈人的信使后得知赤扈西路军在韩信岭暗藏精锐,早就等着西军沿汾水北上解太原之围,徐怀就知道既定的历史轨迹还没有得到扭转。

在接下来三四个月里,即便朝中氛围更倾向主战,甚至他们能成功推动西军主力北上去解太原之围,但西军在汾水河谷或太原盆地,与赤扈人西路军主力决一死战,有几分获胜的希望?

因此不管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变数,徐怀都是以赤扈人秋后注定发动二次南侵作为大的前提,反推他们接下来将要做出的选择。

倘若赤扈人二次南侵、汴梁陷落的结局无法更改,等到那时河东、河北两路那些未陷落的城池,都将沦为等不到援军的孤城。

这也注定守陵军要赶在赤扈人发动二次南侵之前,从河东腹地撤出去,避免在沁水、阳城等地滞留过久,以致沦为深陷敌围的孤军。

徐怀这时候找借口不陪景王赵湍进城,不抢景王的风头仅仅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跟当地人接触太多,更不想从沁水当地招募健锐补入翼骑营,以免三四个月后不得不从沁水撤出时,难以面对从沁水招募的将卒。

说到底,此次渡河北上主要是为景王赵湍争嫡造势的,除此之外,徐怀并不指望真能对当下的形势改善有什么帮助。

徐武碛平静的坐在马鞍上,眺望对岸的敌军;徐心庵翻身下马来,挥鞭抽断几枝柳条……

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

在渡口失守后,刘尽忠心里很清楚,他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,就必需守住西岸营寨。

一方面主营寨靠近沁水的地方石岸崎岖,与水面有五六丈高的落差,没有办法修造供多艘渡船同时停靠的渡口码头;而初夏时节,太岳山也进入雨季,溪河汇入沁水,水势大涨,也无法在三四十丈宽的湍流中架设木桥。

倘若用舟船、木筏运人渡河,就算刘尽忠他亲自率嫡系精锐殿后,也完全不敢保证军心不崩溃。

好在有四千多援兵在东岸扎下营寨,也可以通过木筏、舟船输送补给过来,三千人马守在西岸还算坚固的主营寨里,人心还算稳定。

而这段时间里,守陵军不仅收编沁水守军,不仅从太岳山西麓上百家村寨征募近两千健勇,包括阳城、润城在内,沁水以东过去相继有不少城寨失守,很多军民逃入太岳山东麓的深山老林之中,听闻景王赵湍率守陵军在沁水河谷与虏兵对峙,纷纷想办法渡过沁水往沁水城赶来。

率守陵军渡河北上沁水首战获捷,前后斩获近两千颗敌军首级,也是赤扈人南侵以来大越获得的少有大捷,景王赵湍也是正而八经派出驿骑,赶往汴梁上奏表报捷。

随着消息的进一步扩散,太岳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