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,过程极短,但其实中间的考量很多。
他们的任务完成了,接下来就是地面的保护,以及后排防守的配合了。
这同样是一个协助与配合的意识!
后排。
站住位置的李木恒心里同样在喊着这一句话。
双人拦网成型就是他们后排,包括前排韩晨的防守指引,在这一时刻,拦网的两人就是领着他们的人。
至于怎么去跑以应对这一次的防守,无非就是把拦网覆盖所留下的空当补上。只要是个稍有些水平的排球运动员就应该能明白了。
韩晨稍离开了中网,往回退了一些,配合着尽量的保护着小斜线范围。因为,李峰和蒋立两人的拦网,对于小斜线范围的控制力不够。
而他们这几个后排。
周庭,遥遥的在韩晨之后,靠的边线又稍近了些,然后,摆开了防守架势,全身已经蓄力完成,随时准备着应对可能会有的来球。
这里有空,而且,他所占的位置,是目前他的实力差不多可以达到控制的极限了。
怎么就知道是极限?!
还用说嘛,训练和科学,各种关于自身的测试数据,以及他们的个人技术习惯,等等。
一整套的数据对于空间的计算,以及控制区域的把握,这可是他们的队长时常就给他们灌输的。
每个人能跟上别人的节奏,也同时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,你一步能跨多远,往左扑能最大到哪儿,往右到哪儿,或者往前、往后,这可都是他们时常需要锻炼的。
虽然还没达到林幕那种不用看就能精确的在空间找准位置,但稍给点准备时间,他们踩两步站定,这点水平还是有的。
周庭完成了动作,也等于是给别的队友的一种配合信号。
下一个就是罗一鸣。
罗一鸣虽然真正融入的时间不长,但也毕竟打了几场比赛了,而且,他这个人和蒋立可不太一样。
因为曾经在省青队,他就不是一个很有位置的人,尽管他水平还行。
大多时候,他都是配合别人的角色,应该说,配合别人,早就已经习惯了。只是当时的配合范围没有现在这么大罢了。
现在呢,虽然他的水平依然还不算多好,但配合的意识是有的。
让他纵观整个运转,配合、带动全部他不行,只作为一个单一环节,每回合就看那么一两个人,这点他还是能做到的。
比如之前,他看林幕,后来有几轮,他看蒋立,而现在,他只需要看下拦网,再看下周庭。
当然,之后他需要给他的下一个人传递过去,别人跟他的信号。
这就不是他需要去考量的了!
他的下一个,就是李木恒了。
而到这里,也不由李木恒有其他的动作。
他只能很自然的补上最后的位置,到了李木恒这里,所有队员的运转都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