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代他们现在的二传打个组织接应呢?
隋盛只是一想,就想到了无数可能,有些可能,真有些让他怦然心动。
先好好打完这场吧,终归和这支队伍,这个人认识了。
双方打的激烈,在进攻上甚至有些针尖对麦芒,但不管怎么说,彼此的相处气氛并不火爆。
助跑、起跳、发球。
完全按照自己的技术意识,隋盛发出了他的球,找了他认为最好的方向和角度。
可发出落地后,他几乎就没想着这个发球的效果如何,他迅速的回到场内,加入到场中的防守阵型总。
这个球,他就没指望能直接得分,对方后场接发球的两主力,一个接应,还有那个矮个自由人,是真的够顶的很。
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,林幕和魏潇此轮同在后排,可以说是他们凭林幕的意识和魏潇的能力,以及两人有的那种默契。
这一个轮次,算是蓬蠡队后场最稳的一轮。
也是隋盛的运气差,正好发球就赶上了他们这一轮。
魏潇没有喊叫呼应,在队友之前,稳当当的接起了一传,至于他的身姿怎么样,都不重要。矮个的敏捷性和灵敏性,在魏潇身上尽显无疑。
顺势倾倒,低手勾垫,人接着滚地葫芦般的翻了几滚,这已经是魏潇在通常比赛时的一个缩影。
倾倒是为了保持重心更稳定,手肘支一下,形成一个稳定的接球支点。至于顺势翻滚,既是为可能没接好球需要队友保护时让开空间,同样也为了减缓冲力。
因为大多时候,他都是飞身的,不保护下自己可不行。
似乎他对于翻滚时的形象从来没在意过,难看与否,狼狈与否重要吗?
要有实际效果才行!
我现在可已经是一名排球运动员了,首先想的可不是帅不帅的问题。
这是魏潇的信条,林幕都不在意这些,他在意这些干嘛?
势大力沉的发球,魏潇稳稳的一传送到前排,而在他接起时,林幕已经从后排穿向了前排。
接下来就更简单了,战术攻,蓬蠡队从来都不手软。
林幕的前插就是一个信号,各攻点顺势排开,该跑位的跑位,该落位的落位。
然后,林幕前排跳传,蒋立和罗一鸣一前一后的起跳,很自然的分担了对方的防守,最终,蒋立完成了最后一击。
19:15,蓬蠡队再下一分。
一个球,蓬蠡队打的极为快速、顺畅,不管是彼此双方,倒也都没觉得太奇怪的。这本就是蓬蠡队的通常表现。
不过,韩晨在其中感受的要更仔细一些。
林幕前插时,除非球是飞向三号位的,否则,他不喜欢夹在两球员之间,更多的是最靠近外场,把前排的三个攻手都赶到他的正对面。
给他的传球很长的运行路线,在路线里,三个攻手都是他可以选择的传球目标。
当然,诸如之前的情况,同时也是他们三名攻手选择的时刻。
都可打,也都可不打,比起在调整攻中的难度,在有意识的准备下,可以让他们成为如此局面要来的更容易些。
一个平拉开就行。
这也是林幕的习惯使然了,其实,战术攻中,都不需要有这么多的变化的。你的传球能考虑的细致些,传球的手法要更精准些,攻手再处理好些,基本就能打成了。
可虽然战术攻和调整攻不可同日而语,但思路和核心意识是一样。
想法他有了,手法上,韩晨自问基本上可以有。
但赶人,和控制队友正好全部包拢在线路之中,选择的起跳时机和队友的跑位正好也掐在一个点上,这整个的时机一秒都不到,稍纵即逝的,这个把握,才是他最欠缺的地方。
韩晨又多少有些在思索了。